近期,“內卷”一詞在某音又一次走火,各種內卷攀比層出不窮。如“舍友都在睡懶覺,我早起去圖書館,卷死她們”,一個個看似搞笑內卷的背后是當代社會年輕人的自我焦慮同時也是一種自我推進的方法。
2020年下半年,在許多高校里有人騎在自行車上看書,有人邊騎車邊用電腦,有人床上鋪滿了一摞摞書……“邊騎車邊用電腦”的同學被稱為“卷王”登上熱搜。“內卷”流行開來,高校學生用它指非理性內部競爭,那么內卷究竟對我們是有益還是無益呢?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通過內卷,我們更好督促自己,把自己從懶散的日常中拉出來,以形成一種再不努力就被別人超越的心理,從而更好的做一名學生,這種“攀比”較有合理性,自生能力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但是內卷所帶來的焦慮容易給人造成心理問題,過分的內卷最終無疑是身心俱疲,變成了家長口中的:“學也學不好,玩也玩不好”,因此有人提出反內卷,這些人的心里可能是出于阻止內卷人的優秀,也有可能是自身優秀不看好這種方法。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工作之中,我們都會遇到卷王,但是我們要依據自身的情況來定義自己,如果自身不夠他們優秀那么可能內卷是一個彌補自己的好方法;如果我們可以做起玩耍的同時搞好學業,那么內卷就沒有什么必要,做你自己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