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浙大及杭州下沙的各大高校里,一個名為“11點11分”的校園社交軟件非常火。這個軟件,只有在深夜11時11分才會開啟匹配功能,允許用戶在同校、同城或者全國范圍內隨機與一位在校大學生聊天。而軟件的開發者,本身也是大學生——浙大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系的3個同寢室兄弟。
只要是大學校園過來的一員,都知道11時11分是個尷尬的時間點:宿舍剛剛斷電斷網,大部分娛樂活動被終止。所以,在圍觀這場社交狂歡的同時,我們更想探尋,11時11分,大學生們都在干些啥?上下鋪說話用微信
關于這個話題,記者借這個社交軟件做了一個調查。上百條回帖中,70%的答案都是手機刷屏,其次就是零散的打游戲、追劇、煲電話粥、看書、趕作業,以及睡覺。
在浙大的bbs上,記者也問了同樣的問題,點擊率最高的依然是“玩手機”。至于刷屏的內容,同學們提及最多的是“刷朋友圈”。此外,還有“逛論壇貼吧”“玩其他社交軟件”等。
大三學生“無策”給記者發來了某夜11時11分她微信群里的截屏,群里的小伙伴都愛網游,群里一共9個人,有兩個跟她是同一寢室,即便這樣,每天睡前,她們還是習慣在群里交流。
有一次,“天妹”在群里發:@無策,明天上午我沒課,你下了課記得喊我一起吃飯。當時“無策”看到也是醉了,因為,“天妹”就睡在她上鋪,“當時就想,你干嘛不直接說呀。但現在聊多了,也習慣了。”她說,不管朋友圈里多熱鬧,寢室里總是悄無聲息的。臥談會已成了傳說關于室友間的情誼,95后小胡在來上大學之前,印象最深的就是爸爸和他80后的表姐向他描述寢室“臥談會”時的眉飛色舞。
“聊得高興能說到凌晨一兩點。”爸爸這樣對他說。
今年他自己上了大學,卻發現他們口中的臥談會幾乎沒有出現過。前陣子,他和室友一起去看了《星際穿越》,幾個工科男碰在一塊,自然要把每一個細節都弄明白。“熄燈后,某君突然說,我想通了,再等他的下文,沉默,5分鐘后,他又開口了,‘快去看我朋友圈,認同的就點贊’。”
70后的“石頭”是某公司的技術支持,他說,“換我上大學那會,沒準有一晚上可以討論呢。”他回憶起那時的臥談會,“昨天的話題是給班級女生從容貌、身材方面進行排名,今天聊聊歷代皇帝的風流韻事,到了明天大家一起聲討某某某……其實話題來來去去也就是那么幾個:女生、足球、游戲、電腦、前途。”和“石頭”一樣,大學臥談會,承載了多少畢業生的美好回憶。上個世紀80年代,大家談哲學、詩歌;90年代,談理想、談搖滾;21世紀,臥談主題或許更現實些,比如找工作、創業、考證、出國等。不過,異性、愛情絕對是永恒的話題。記者問小胡:“這樣刷手機會不會淡化同學的關系?”“其實大家相處得都挺好,只是交流方式變了。”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