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上了心理學課,那節課學習的內容是性格,快下課的時候,老師說:希望大家能夠成長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你就是你自己,你的性格、氣質都應該是由你自己決定的,你們并不是誰的附屬品,無論怎樣,都希望你們能成為更好的自己。在感動于老師對我們的寄語的同時我也在想好像我的生活一直都有些在乎別人的看法,會因為顧及到朋友的關系而不去在乎偶爾的陰陽怪氣;也會因為顧及到人情世故和所謂的“懂禮貌”而默默忍下一些長輩的倚老賣老,也會允許親戚家的小孩兒在我的雷區來回溜達;還會因為對自己的不夠自信而去頻繁問別人的意見。
甚至有的時候我會覺得我是不是正在慢慢地活成別人所期待的樣子,這是個很恐怖的事情,因為這意味著我是在逐漸地磨滅屬于我自己的光彩。記得我也曾有自己的小脾氣,也會因為不開心而直接發脾氣,但是現在的我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責怪而有些惶恐,也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贊美而原諒他之前的“造次”,會擔心自己的某個行為是否會在別人面前出糗,會擔心很多很多。
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成長路上所必須經歷的過程,但是我知道的是我開始意識到了這個可怕的事實,明白了這樣的生活方式會讓我很累很累,所以我開始想把活成自己所喜歡的樣子,想要自己也能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閃閃發光。因此我開始主動拒絕別人給我帶來的內耗,在面對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時,勇敢地拒絕朋友;在有所焦慮的時候學會和自己和解,和這個世界和解,面對已經過去的事情,遺憾但是不后悔;對于別人的陰陽怪氣和言語挑釁也能夠笑嘻嘻地反擊回去,會在認真做完一件事之后在心里給自己一句表揚。
因為我的生活,我需要取悅的只有我自己。
正如黃永玉先生說的那樣:“明確地愛,直接地厭惡,真誠地喜歡,坦蕩地站在太陽底下,大聲無愧地稱贊自己。”只要不違法亂紀,不觸碰道德底線,那么做你喜歡的事,做你覺得對的事,做你覺得值得的事,就算被人說“傻”,只要你認為這些是你自信的基石和快樂的源泉,是你對抗這個世界的惡意的勇氣,那就夠了。畢竟你要知道,外界的聲音只是參考,你不開心,就不參考。
最后有一段話和大家共勉:“內心真誠熱烈的你并不是錯誤的,當他可能會有些沖動,有些想要做的事情的時候,希望你不要壓抑他,雖然他可能跟所謂社會里的既定印象不一樣,但是那個才是成為獨一無二的你的最重要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