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能百千萬工程: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學子結合專業特長,以青春之名助力西牛鄉村振興
為積極響應廣東青年大學生“百千萬工程”突擊隊的號召,7月5日-12日,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數字創意設計學院“節”出青年隊前往英德市西牛鎮,開展了為期8天的“墻繪點亮美麗鄉村,短視頻記錄綠美西牛”暑期社會實踐。實踐隊憑借藝術設計類專業特長,結合西牛當地特色麻竹筍產業發展,充分挖掘產業特色、鄉村景觀風貌、鄉村文化、紅色資源等優勢,相繼完成了美麗鄉村墻繪、西牛文旅視頻拍攝、短視頻剪輯培訓、慰問獨居老人、鄉村振興滿意度調研等實踐成果。
一、以青春之筆,繪就西牛美麗鄉村新畫卷
為全方位地展現享有“中國麻竹筍之鄉”美譽的西牛鎮,再現西牛的自然之美、產業之盛與人文之韻,7月6日-12日,“節”出青年隊在西牛鎮西聯小學開展墻繪活動,以畫筆為工具,旨在通過藝術墻繪的形式,為西牛美麗鄉村建設增添一抹亮麗的風景線。團隊成員從“麻竹筍”這一百億產業出發,圍繞西牛美麗鄉村建設,巧妙地將麻竹筍產業元素、鄉村自然風光、西牛地域特色景觀、以及濃厚的鄉村情懷融入墻繪創作中。經過團隊成員6天的努力,一幅寬27米、高2.1米的“中國麻竹筍之鄉”西牛鎮鄉村風光躍然墻上。
“不要那么辛苦啦”這是阿婆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在繪制墻繪期間,有位阿婆經常邁著蹣跚的步伐來看同學們畫畫,關心社會實踐的隊員們。為了看望阿婆生活和多些陪伴,大家決定帶著慰問物資前往阿婆家看望老人家,并為她做頓豐盛的午餐。阿婆喜笑顏開看著忙前忙后的同學們,久違地感受到了家庭的溫馨。“節”出青年隊以“愛心午餐”為牽引,聽阿婆聊家常,將“尊老愛幼”傳統美德貫穿始終,讓溫馨與歡樂排解老人的孤獨。
(隊員用客家話教阿婆如何打電話)
(大家與阿婆共進午餐)
三、短視頻培訓傳鄉音,點亮鄉村振興宣傳新技能
7月8日,“節”出青年隊利用自身專業優勢,在西牛鎮政府會議廳開展了“鄉村新聞官”短視頻剪輯培訓。團隊成員根據前期問卷調研的反饋,精心策劃了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通過培訓,鄉村新聞官們能夠掌握短視頻制作的實用技巧,以更高效的方式,將西牛鎮的發展融入到視頻作品中,更好地展示西牛鄉村風貌和傳遞西牛聲音,讓更多人了解和關注到西牛鄉村振興的變化。
(短視頻剪輯培訓活動現場)
四、探索鄉村振興路徑,實地調研新發現
緊密貼合西牛鎮實際情況和麻竹筍產業優勢,“節”出青年隊通過走訪和問卷調查,深入了解了西牛鎮“百千萬工程”推進成效、鄉村振興滿意度、當前麻竹筍產業發展情況、紅色文化資源認知度、以及短視頻使用情況等。通過調研,從當地居民的視角洞察了西牛鎮的發展現狀與挑戰,更準確把握了村民們的真實需求與期待,預期將形成調研報告,為后續團隊在西牛開展針對性的社會服務奠定基礎。
(團隊成員對西牛當地居民展開調研)
五、緬懷革命先烈,共尋紅色足跡
“節”出青年隊的最后一站,追尋紅色足跡,來到了英德市革命烈士陵園和英德市博物館。在革命烈士陵園,大家懷著感恩之心向革命烈士致敬,感受著先烈無言的信仰、堅貞、舍生取義的烈士精神。在博物館革命史展廳里,深刻地了解了英德人民不屈不撓、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歷程。
(“節”出青年隊成員緬懷劉裕光烈士)
“此次三下鄉之旅,我們畫墻繪、拍視頻、做調研、看望獨居老人,雖然每天都很累,但能夠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這讓我們感到十分滿足。”藝術設計專業的呂詩韻說道。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的學子們已經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節”出青年隊師生合影)
圖/文:“節”出青年隊社會實踐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