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星火仁化”基層服務實踐團
- 隸屬院校: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
- 實踐地區:廣東
- 指導老師:李運蘭、鐘凱龍
- 團隊隊長:王熾彪
- 團隊成員:王熾彪 胡思彤 曾俊源 胡佳 黃素玲 李澤純 馮佩雅 鄒庚霖 阮江民 羅利敏 鐘毅芳
- 發布時間:2024-08-14
- 瀏覽次數:
團隊展示介紹
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助力千年恩村煥發“新”活力
8月12日,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星火仁化”基層服務實踐團前往中國傳統村落、革命老區村——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恩村村開展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賦能廣東“百千萬工程”,助力千年恩村煥發“新”活力。
留得住的“鄉愁”是恩村人的“新”浪漫
恩村位于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東北部,整體座西朝東,背靠后龍山、一江恩溪繞村而過,從空中俯瞰,恩村便像南燕歸翔。這方水土滋養了這座千年古村,一磚一瓦盡訴說著歷史的厚重。
“不錯,我們都是蒙恬的后人”,在恩村村委會門前,該村村委會副主任蒙秀鵬正在講述恩村的歷史演變,“我們村擁有千年文化底蘊,有很多建筑,歷經多年仍較為完好地保存了下來”。在蒙秀鵬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先后參觀了蒙氏家廟、蒙氏宗祠、德志祠、世科祠、關帝廟等古宗祠廟宇
在保存較為完整的世科祠前,蒙秀鵬指了指懸掛于大門正上方的牌匾,“同學們知道這四個字是什么嗎?”語音剛落,實踐隊員們來不及思考,附近的孩童便高聲答道:“叔侄亞魁”!蒙秀鵬說,恩村自古以來秉承著“耕讀興家”的祖訓,“叔侄亞魁”“一門三進士”等佳話流傳至今,激勵著一代代恩村人勤儉修身,進取拼搏。
一路走去,實踐隊員們還探訪了以古民居改造而成的恩村村史館、古驛道、古碼頭、古城堡等傳統建筑,它們屹立在恩溪之畔,留住了世代恩村人沉甸甸的“鄉愁”。
如今,恩村已是中國傳統古村落和廣東省古村落,“一步踏千年”在這里成為“現實”。如何進一步保護傳統建筑、破解“發展與保護”難題、講好千年古村的故事,是恩村必須解決的問題。實踐團隊將聚焦新媒體推介、保護知識宣講、恩村精神凝練等方面,為古村落的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百千萬工程”賦能恩村激發“新”動能
嶄新的柏油路從村口延伸至村中心,荷花池里盛放的荷花、恩溪西岸的楊柳和紅梅、蔥綠的古樹、路邊的“四小園”、村民庭院的花草……恩村隨處可見花紅柳綠,是綠美廣東在恩村的生動實踐。
人居環境的改善與鄉村治理水平的提升,讓居民更有獲得感。近年來,恩村通過環境整治、村規民約、科學規劃、人人參與、人人享有等,讓水更清、山更綠。“這幾年變化很大,住得更舒服了,環境好大家都好”,外出謀生的恩村村民蒙先生一家從順德回來,帶孩子回家鄉度過暑假,“如果可能,希望能回到恩村發展”,蒙先生對村里的文旅產業發展充滿信心。
“我們希望規模種植狐貍尾,這里的氣候很適宜”,蒙秀鵬指著眼前的一株狐貍尾,向實踐隊員介紹其觀賞價值、藥物價值和經濟價值。漫步在恩溪古樹公園,蒙秀鵬規劃著帶領村民依托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紅色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文旅產業,切實壯大集體經濟,幫助村民實現家門口的就業,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恩村現已建成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廣東省“百千萬工程”首批典型村和韶關市文明村。實踐團隊將依托專業優勢,在法治宣傳、禁毒宣傳、環境治理、基礎教育等方面持續發力,以“百千萬工程”為抓手,切實為恩村振興聚勢賦能。
傳承紅色基因擦亮恩村“新”名片
恩村不僅是古村落,更是革命老區,鄧小平、彭德懷、李明瑞、譚甫仁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恩村留下光輝足跡。
大革命時期恩村農運迅猛發展,很快農會便組織起來,會址開始設在恩村的世科祠,后因恩村設有偽警察所不便開展活動,改址到水東沖頭祠堂。紅旗卷起農奴戟,先后有22個自然村的貧苦農民參加農會組織。
紅軍長征期間,恩村是紅軍的休整地和后勤保障點,留下了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蒙秀鵬介紹,銅鼓嶺戰役中紅軍犧牲140多人,受傷的紅軍戰士被送到恩村村委會細河仔村小組蒙氏廣德堂臨時救治站醫治,戰斗結束后,有些戰士因傷勢過重,犧牲在恩村,至今恩村還有多處紅軍墓。
恩村紅色革命遺址群包括世科祠、蒙氏家廟、昆壽公祠、德志祠等紅軍長征活動地,還有上門紅軍橋、馬嶺紅軍橋、細河仔紅軍臨時救助站、紅軍長征古驛道等舊(遺)址。
“我們將依托‘傳統村落+紅色研學’大力發展文旅經濟,擦亮恩村的紅色名片”,蒙秀鵬說,恩村將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增強行動自覺,大力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賡續血脈精神,讓紅色成為恩村發展的鮮明底色。
“我們將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組織同學們深度挖掘恩村的紅色資源,助力恩村講好紅色故事”,廣東司法警官職業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副教授、團隊指導老師李運蘭介紹,實踐團隊將開設演講與口才、國護教育等特色課程,協助當地打造“小小紅色講解員隊伍”。團隊指導老師鐘凱龍介紹,實踐隊員還將依托當地紅色資源錄制紅色網絡微課,讓恩村的紅色文化得到進一步的傳承與弘揚。
據了解,該團隊將在城口鎮、恩村村、黃屋村等地開展為期10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包括開展基礎教育幫扶、支農支教、普法宣傳、禁毒宣傳、環境治理、綠美鄉村講座、愛國主義教育等,接續助力廣東“百千萬工程”,賦能鄉村全面振興。
社會實踐團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