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交通大學“中藥惠農,健康同行”暑期實踐團隴西社會實踐
隴西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有著“千年藥鄉”和“中國藥都”的美稱,被中國農學會命名為“中國黃芪之鄉”。隴西盛產310種中藥材,是全國“地道藥材”的重要產區之一。為學習鄉村振興戰略,調研中藥材產業,傳播中醫藥文化,助力鄉村發,蘭州交通大學“中藥惠農,健康同行”實踐團于7月21日至28日在隴西縣開展暑期實踐
尋訪文化足跡
7月22日,實踐團懷著對歷史文化的向往,參觀了位于隴西的李家龍宮,也稱李氏宗祠,始建于唐代,是李氏族人祭祀先祖的地方,由唐太宗李世民親書題名。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AAAA級景區。在講解員陳小慧的引導下,成員們游覽了各處古建筑,了解了李氏文化和清代建筑知識,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和傳承意識。實踐團成員們表示,要傾聽、觸摸歷史,通過鏡頭展現傳統之美,努力成為傳統文化的愛好者、傳播者和踐行者。
實踐團成員參觀李家龍宮高澤民攝
探索中藥發展
第一站:調研甘肅省中藥材交易中心
7月23日,實踐團抵達隴西縣首陽鎮,調研鄉村振興與中醫藥產業融合。在政府和講解員引導下,團隊深入中藥材交易中心,了解種子到飲片的銷售流程,探討中藥材在鄉村經濟的作用。交易中心市場份額超10%,以“互聯網+中藥產業”模式,建立智慧供應鏈,推動經濟發展,助力農民增收,打造隴藥品牌。實踐團見證了交易中心的熱鬧交易場景,感受隴西“藥都”品牌魅力,認識到中藥材價格浮動對市場的影響。
實踐團成員前往中藥材交易中心高澤民攝
第二站:訪談首陽村村干部
實踐團成員與趙書記進行討論高澤民攝
7月24日,實踐團與首陽村趙曉斌書記交流,了解該村“千年藥鄉”美譽及中藥材產業。首陽村是黨參、黃芪價格指標形成地,2022年被評為全國鄉村特色產業超億元村。在政府支持下,中藥材等特色產業推動經濟發展,帶動就業,助力鄉村振興,提高了村民生活質量,成員們感受到鄉村振興的活力
第三站:調研企業行情模式
7月25日,實踐團訪問隴西鑫盛堂藥業有限公司,調研中藥材產業發展,傳播中醫藥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成員們考察了中藥材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了解機械加工工藝和線上線下銷售模式,觀察到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的結合。企業提供的就業崗位緩解了農村就業壓力,推動了經濟發展。實踐團深入學習中藥加工儲藏技術,認識中藥產業經營模式,感受到其魅力與潛力,希望更多人了解關注中藥產業,共同推動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實踐團成員在鑫盛堂藥業有限公司進行企業發展方面的學習高澤民攝
探尋紅色記憶
為傳承紅色基因,7月26日,實踐團前往中共隴右工委紀念館參觀學習。在講解員莫永強帶領下,成員們觀摩了革命文物,重溫了隴西革命歷史。從中共隴右黨組織到解放戰爭,每一段歷史展現了革命先輩的智慧和勇氣。實踐團深刻感悟革命精神,認識到隴西土地的歷史與精神價值。
實踐團成員參觀中共隴右工委紀念館,重溫隴西革命歷程高澤民攝
走進種植基地
7月27日,實踐團前往隴西縣首陽鎮藥圃園及萬畝種植基地調研,體會中草藥種植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性。在基地,成員們了解了中藥材種植情況,體驗了現代化栽培技術,如智能水肥管理,認識到政府支持下的中藥材種植對農民收入的保障作用。基地種植黃芪、甘草等,專業人員培育種子,減少病蟲害。實踐隊還參觀了藥圃園,了解中藥材的培育和研究,感受科技在中醫藥產業中的應用。成員們通過實地考察和專業講解,深入了解了黨參、黃芩等中草藥的生長特性和藥性,領略了中醫藥文化的魅力。
實踐團成員在首陽鎮萬畝種植基地進行實地考察高澤民攝
宣傳中藥文化
7月28日,實踐團訪問隴西縣文峰鎮康美西部中藥城,深入理解中醫藥文化。康美藥業2011年建此項目,打造中藥材儲備和交易平臺。在李經理引導下,成員們參觀了交易區和倉庫,了解其在藥業流通、市場管理、就業和區域經濟中的作用。實踐團通過實物標本和技術講解,學習了中藥材特性和發展歷程,并在甘肅中藥博覽園直觀感受傳統中醫藥的魅力,認識到中醫藥在地方經濟和鄉村振興中的重要性。
實踐團成員參觀康美甘肅西部中藥城和甘肅中藥博覽園高澤民攝
“鄉”約盛夏,實踐團深入探索中醫藥文化,實踐鄉村振興。成員們認識到中藥材產業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性,感受到隴西中藥產業的活力與潛力,并認同中醫藥學的智慧。他們相信,在多方合作下,隴西中藥產業將更加輝煌。實踐團成員致力于推廣中藥產業,傳承文化,共繪鄉村振興新篇章。
作者:孟超凡,岳敏敏 來源:蘭州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