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培養社會大眾的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推動人們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參與度與行動力,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赴陜西省各區縣開展關于社會公眾參與文化遺產保護機制的調查研究的暑期社會實踐團于2024年7月12日在蓮湖區的鐘樓、安定門進行了實地走訪調研。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文化遺產保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蓮湖區作為西安市的歷史文化核心區,擁有眾多珍貴的文化遺產資源。然而,如何有效保護和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正是希望通過深入調研,了解社會公眾對文化遺產保護的態度、參與度及存在的問題,為構建更加完善的社會公眾參與文化遺產保護機制提供參考。
![](/d/file/0e360f3a40d57ea2c7b6fa11cb10a4d8.jpeg)
調研團成員在蓮湖區問卷調研
實踐團成員們首先前往了蓮湖區的多個文化遺產點,包括西安鐘樓、安定門,通過實地觀察、訪談當地居民和游客,收集了大量關于調查社會公眾對文化遺產保護的參與度的第一手資料。在鐘樓廣場,調研團同學向過往游客發放調研問卷。問卷內容主要圍繞公眾對文化遺產保護的認識、態度以及參與行為等方面。通過與游客的交流,發現大部分游客對文化遺產保護持積極態度,但大都表示參與途徑有限,且缺乏具體的參與方式。在訪談過程中,一位來自北京的游客表示,他非常喜歡西安的歷史文化,但同樣認為在游覽過程中,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宣傳和教育相對較少。
![](/d/file/7c3efd84c5f21b9657c8667f658668c8.jpeg)
調研團成員訪談鐘樓廣場周邊游客
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文化遺產保護的實際情況,調研團著重與蓮湖區調研點的居民進行訪談。在訪談過程中,調研團成員們耐心細致地與當地居民交流,力求捕捉他們最真實的想法與感受。幾位被訪談的本地居民紛紛表示,他們作為這片土地的長期居住者,日常生活中經常穿梭于蓮湖區的各個文化遺產景點之間,無論是晨練、散步還是日常購物,這些文化遺產都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當被問及文化遺產保護的具體行動時,不少居民卻顯得有些茫然,坦言自己雖然對文化遺產充滿敬意,但對于如何參與保護、有哪些實際的保護措施等問題并不十分清楚。
面對這樣的情況,調研團的同學們沒有絲毫的懈怠,他們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與實踐經驗,向居民們詳細介紹了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緊迫性以及具體的保護方法和參與途徑。從政策法規的解讀到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如不隨意刻畫、不破壞文物、積極參與相關活動等,每一個細節都力求讓居民們聽得明白、做得出來。
實踐團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數據顯示大多數游客及公眾對于文化遺產保護展現出了普遍且積極的態度,這表明社會整體對于維護歷史記憶、傳承文化精髓的重要性有著較高的認同感。這種積極的態度并未充分轉化為實際的參與行為,反映出公眾在參與渠道、時間投入或能力準備等方面存在障礙。實踐團建議通過創新參與機制,如設立便捷的在線參與平臺、舉辦定期的文化遺產保護日活動、開發趣味性強的互動體驗項目等,以降低參與門檻,激發公眾的參與熱情,從而提升實際參與度。
通過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學子們不僅收獲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專業知識,還深刻認識到社會公眾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重要作用。他們發現,加強非遺文化在數字媒體上的傳播、鼓勵更多人參與非遺保護活動、營造全社會保護非遺的良好氛圍是提升文化遺產保護效果的有效途徑。在后續的調研活動中,實踐團成員們將繼續關注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積極探索更多有效的社會公眾參與機制。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蓮湖區乃至全國的文化遺產保護事業貢獻一份力量,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更加絢麗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