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對綠色農業和可持續發展的日益重視,山東大學(威海)“桑梓農情,綠野尋夢”調研團在2024年2月前往湖北省和福建省等地,深入農業企業、個體農戶以及政府等相關部門進行詳細調研。此次調研主要關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旨在探索企業、個體農戶及政府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實踐方法和面臨的挑戰。
全球范圍內,農業面源污染已成為影響環境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屎娃r藥的過量使用,不僅對土壤和水體造成嚴重污染,也威脅到農產品的安全。鑒于此,尋找有效的污染治理和減排策略成為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調研團隊通過系列深入訪談和實地考察,從三個關鍵角度全面分析和討論了農業面源污染問題。
首先,通過與農業企業的互動,我們發現這些企業在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以及增強環保意識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為進一步加大技術推廣和應用,強化農戶和企業的技術培訓,推廣高效、低毒的農業技術和產品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能夠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和可持續性,還有助于減輕農業面源污染問題。
其次,個體農戶普遍面臨生產成本高、技術獲取難和市場準入限制等問題。盡管他們對采納環保農業技術持開放態度,但在缺乏充分的支持和指導下,實際操作存在困難。很多個體農戶提到,優化政策環境和提供支持至關重要。他們希望政府繼續完善農業環保政策,提供更多財政、技術和政策支持,特別是對采用綠色生產方式的小型農戶和企業。此外,若能推進企業、農戶與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共同研發適用于本地農業生產的環保技術和產品,也將成為推動綠色農業發展的關鍵一環。
第三,政府在制定和執行農業減排政策、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援等方面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已經推行的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有機肥替代化肥的措施等,已經顯示出初步的成效。政府相關部門表示,會進一步加強對農業生產的環境監管,同時提供指導服務,幫助農戶和企業了解和掌握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方法,對于確保這些措施得到有效實施和推廣至關重要。
通過本次調研,我們深刻認識到,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緊密合作。技術創新、政策支持、以及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合作是推動綠色農業發展的關鍵。我們期待未來農業能夠在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經濟效益的同時,更加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實現農業綠色轉型和鄉村振興戰略貢獻力量。